立即搜索

2018“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开幕

来源: 中国摄影报  作者:  日期:2019-02-15  属于:摄影动态 点击: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和本报主办,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景行——2018“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后,于2018年12月23日在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开幕揭晓。

纪录类:《老街上的居民》-高雨

与上届不同的是,本届“徐肖冰杯”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在不同类别共设立10件入展作品,并新增纪录片单元,拓宽了展览外延,入展的10位大学生的纪录类影像、实验类影像、商业类影像和纪录片单元的10件不同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作品,各具特色,形成两年一度的大学生摄影“十佳”。

纪录类:《一窗之隔》-沙琨

纪录类:《山之殇》-丁梦硕

本届“徐肖冰杯”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自今年6月起征稿至9月30日截止,共收到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四川传媒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在校生作品24605件,达到历届新高。

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纪念摄影家徐肖冰,弘扬其热爱党、热爱祖国、献身摄影事业的崇高精神,支持、鼓励大学生记录、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我国摄影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学术品牌——“徐肖冰”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在今年也做出了诸多创新之举:精简入展数量,共选出10件作品,除了要求照片以专题形式呈现,对于作品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入展难度进一步加大。

实验类:《色彩的时空》-苏泽朗

实验类:《带不走的童年》-陈佳琪

实验类:《“速•食”代》-伏修贤

对于来自主办单位及国内各大摄影院校的专家评委而言,在“海量”作品中选出精品佳作的难度也大大提升。针对入展作品数量的调整,主办方表示,期寄以“十佳”的概念让“徐肖冰”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这个学术品牌扩大影响力,更为深入人心;作为全国青年学子切磋摄影技艺、展示学习成果的一个平台,本届“徐肖冰”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顺应时代发展设立纪录片单元,这是鼓励摄影专业的大学生们除了进行静态照片的创作同时,也要利用多种媒介记录动态影像,激发他们富有时代性和创造力的影像表达,全面彰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精神主题。

《中国摄影报》社长赵迎新担任本届“徐肖冰”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评委会主任,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刘立宏,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林路,浙江广电集团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张新潮,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胡晓阳,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高世强,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宿志刚担任评委。在严苛的评选过程中,评委们认为投稿作品不仅从侧面展示了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现状和成果,也反映出当下摄影教育的诸多热点问题。

商业类:《时移”饰“易》-宋子贺

商业类:《手表》-陈顼颢

本次参评作品纪录类影像作品较前两届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部分作品与社会衔接度不足,简单的手法缺乏新意、表现单一。还有些作品手法过于陈旧和传统,思想内容不足。有评委表示,纪录类影像的叙事方式非常关键,需要起承转合,不应“太平”。在实验类影像中,完成度较高的作品多,但也存在手法常规、表达方式多为模仿的问题,尤其是后期“叠加”的作品,出现频率较高;商业类影像为契机来稿数量偏少和投稿院校相对集中的问题较为突出,评委们分析,全国各高校若能与一些商业机构加强联系,为学生打通更多社会渠道,对于他们摄影能力的成长和眼界的开拓会有很大提升,在使大学生了解影像市场的同时,还能注入更多开放性思维。作品征集时的宣传和发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本次新加入的纪录片单元,评委们觉得是个良好开端,40件投稿作品普遍“接地气儿”,手法虽然稚嫩,但主题和特色鲜明,表达用心。评委们希望透过纪录片的评选可以建立起更合理有效的规范化评审标准和机制。展览是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但评委们一致表示,一定要通过展览起到推动和促进高校摄影教育发展的作用。

本届“徐肖冰”中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评选结束后的研讨会形式新颖独特,评委专家与浙江传媒学院的学生们齐聚一堂,结合投稿作品以交流的方式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评委专家们所提出的用生命感受社会、对创作要充满欲望和信心、不能被框架束缚、有效率的传达作品思想等论点让在场学生受益匪浅。

(图文自中国摄影报官网)

立即搜索